DC 欄位 | 值 | 語言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楊蓓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沈士傑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2-01-27T01:58:1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2-01-27T01:58:10Z | - |
dc.date.issued | 2022-01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13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是以「生命敘事」作為研究方法,其寫作方式是沿著「時間軸線」,將記憶中的過往透過回憶而寫下。期望以不同視角在撰寫過程中觀待昔日負面等往事能有所啟發進而肯定自己,並從自我的肯定之中感受出生命的意義。
研究者的撰寫以「童年的第一印象」揭開了人生的序幕。此後,成長與求學階段的自我追求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標準下的接連挫敗、失意而導致人生多年處於懸宕,於是自我的正面感知逐漸暗誨,也無法確認生命的意義。然而就在將成長和求學回憶撰寫完成後的暫歇期間,研究者忽然身染惡疾。由於危急的病況,「認同」、「生命意義」如此有關自我實現等問題在殘餘生理基礎之上的必然退位,也讓研究者論文的寫作方向及內容也必須有所調整。
由於研究者在倖存後對於生命觀念和態度所產生的巨大轉變,在「珍惜生命」及「品味生活」當中,反而由背負他人眼光和期待的放下之中;在對於「活者就是意義」,與「存在的本然價值」肯定之下所產生的「自我認同」當中,繼而對未來是否會開展出研究者向來所期待的生命意義,將比從前有著更為樂觀的看待。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is thesis uses “life narrative”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its writing method is to write down the past in memory through recollection along the “time axis”. I hope that looking at the negative past event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the writing process can be inspiring and affirm myself, and feel the meaning of life from my self-identity.
The researcher’s writing opened the prelude to life with the “first impression of childhood”. Since then, the successive frustra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 of self-pursuing in the growth and schooling stages under the standards of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let to years of suspension in life, so th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self gradually vague, and meaning of life could not be confirmed. However, just during the break after writing the memories of growing up and studying, the researcher was suddenly taken critical ill. Due to the critical illness, self- realization issues such as “self-identity” and “meaning of life” must abdicate on the basis of there remained physiology, and writing direction and content of the researcher’s thesis must also be adjusted.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researchers’ attitud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life after surviving, in the process of “cherishing life” and “appreciating life”, instead of bearing his vision and expecting to let go of oneself; With the “self-identification” generated under the affirmation of the “intrinsic value of existence”, there will be a more optimistic view of whether the meaning of life that researchers have always expected will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楔 子 1
夢 ——2019 1
夢 ——2020 1
夢醒 —— 2021 3
緣 起 5
第一節 由佛學轉向生命教育——法鼓歲月的第一個重大轉折 5
第二節 從佛法對生命的論述轉向自我敘說——法鼓歲月的第二個重大轉折 9
第三節 生命敘事之於我 11
第一篇 懸 宕 19
第一章 記憶中兒時的天堂 19
第一節 童年的第一印象 20
第二節 村裡村外 27
第三節 圖騰與認同 30
第四節 兒時眷村生活與環境對我性格的影響 33
第二章 揮別天堂之後 35
第一節 生命中的第一記耳光 35
第二節 退縮的開始 36
第三節 何處是兒家 37
第四節 被遺落的心情 42
第三章 病苦纏身又頑皮的童年 45
第一節 我的病痛帶給雙親極大的折磨 45
第二節 氣喘兒不藥而癒 48
第四章 頑童不是問題兒—— 無法獲得師長認同與意義的求學之路 51
第一節 帶著父親的「人格教育」理念進入學校體制 51
第二節 我是一個問題兒童嗎? 52
第三節 童年逃避不自由與對意義的探問 57
第四節 出人頭地——父親與溜冰鞋 61
第五節 心智上難以扭轉的「以偏概全」運作模式 64
第六節 成長四部曲——受肯定、失落、無所謂、自我放逐 67
第七節 我是Satir說的「打岔型」? 78
第五章 慘綠少年 81
第一節 價值千金的兩個字——尊嚴 81
第二節 跌落谷底還能爬起來嗎? 89
第六章 天份與榮耀 95
第一節 糾結於生存保障與生命的意義之間 95
第二節 籃球之於我 97
第三節 懵懂的慣犯 99
第四節 退出與退怯 102
第五節 寫作之路再次向我認同招手 104
第七章 在成年的路上擺盪 107
第一節 好男要當兵、好鐵要打釘 107
第二節 鎩羽而歸的留學壯志 112
第三節 不屈從現實之必要與省思 115
第二篇 原鄉 121
第一章 家在台北、四面八方 122
第一節 「天龍國」一隅的今與昔 122
第二節 既深且厚的家鄉情 125
第二章 我的父親 127
第一節 父親的原鄉 127
第二節 前途堪慮的覺醒 128
第三節 客家男子的戀愛與婚姻選擇 129
第四節 父親的節儉 129
第五節 家風 132
第六節 我對父親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133
第三章 我的母親 137
第一節 母親的焦慮 137
第二節 母親的原生家庭與成長 138
第三節 成家 142
第四節 婚後艱辛 144
第五節 兒時對母親負面性格的初體驗 145
第六節 家中洶湧暗潮 147
第七節 母親用愛「緊握」著全家 151
第四章 妹妹 153
第一節 兄妹之間無話可說 153
第二節 自主人生 155
第三節 母女之間 157
第四節 我和妹妹感情的和解 158
第五章 我的客家情結——從對自身血統的排斥到認同 161
第一節 嫌棄自己身為客家人 161
第二節 反省與接納 163
第三節 說我客家 167
第三篇 人生的髮夾彎 171
第一章 重生 171
第一節 誤闖鬼門關 171
第二節 「活著」就是意義 179
第三節 「自我認同」從人生不假「調味」開始 188
第二章 從意義的體會建立自我認同、由認同活出生命 191
第一節 「主流」與「非主流」的兩種「辯證」 191
第二節「似水恆順不操控」——我後續人生的處世之道 196
第三節 從自我認同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198
第四節 結論 205
後 記 213
參考文獻 219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subject | 生命敘事 | en_US |
dc.subject | 自我追求 | en_US |
dc.subject | 懸宕 | en_US |
dc.subject | 自我實現 | en_US |
dc.subject | 自我認同 | en_US |
dc.subject | 生命意義 | en_US |
dc.subject | life narrative | en_US |
dc.subject | self-pursuing | en_US |
dc.subject | moratorium | en_US |
dc.subject | self-actualization | en_US |
dc.subject | self-identity | en_US |
dc.subject | meaning of life | en_US |
dc.title | 由懸宕與認同之間追尋生命的意義 | en_US |
dc.title | Pursuing the Meaning of Life from Moratorium and Identity | en_US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open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