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58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生:釋法賢(白麗燕)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3-09-13T07:39:5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3-09-13T07:39:50Z | - |
dc.date.issued | 2023-06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58 | - |
dc.description | 佛教學系學士班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一、 編纂動機與目的 《翻譯名義集》記載唐朝彥琮法師就經典翻譯立下八備十條,是古代從事佛 典翻譯僧侶應具備的條件。這是最早論及譯者的道德、品質、能力、態度等各方 面。 彥琮法師云:「夫預翻譯,有八備十條:一、誠心受法,志在益人;二、 將踐勝場,先牢戒是;三、文詮三藏,義貫五乘;四、傍涉文史,工綴 典詞,不過魯拙;五、㦗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六、沈於道術, 淡於名利,不欲高衒;七、要識梵言,不墜彼學;八、傳閱《蒼》、《雅》, 粗諳篆隷,不昧此文。十條者:一、句韻;二、問答;三、名義;四、 經論;五、歌頌;六、呪功;七、品題;八、專業;九、字部;十、字 聲。」 1 古代從事翻譯的僧侶,除了對佛法的熱忱,諳曉三藏聖典,精通內外典籍, 心平氣和、寬容虛心等之條件之外,精通梵語以達到譯文與原典契合是一項必備 與不可或缺的能力。對於現今的我們,了解梵語是一個通曉古代僧人譯著中微妙 用語的好途徑。玄奘法師傳記《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有提到「梵語文法:毘 耶羯剌諵」“vyākāraṇa"這個概念。玄奘法師述說有關“vyākāraṇa"的歷史,就是 Pāṇini 的 Aṣṭādhyāyī《八章書》。2梵漢二語是不同語系的語言,難以精確地用中 文理解梵語文法的義含。鄧偉仁老師在〈漢傳佛教注疏與中古漢語文法學〉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Exegesis and Chinese Grammatical Studies 認為:「雖然 古人對梵語『文法』的理解有許多局限,但有許多精闢的解釋、評論及創新的運 用。」 3並指出,窺基法師(玄奘法師的法嗣),在其著作有提到與名詞格位有密 切關係,梵語 kāraka 的概念。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title | 梵語格位簡介 | en_US |
dc.type | report | en_US |
item.fulltext | no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none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佛教學系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