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95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黃儀娟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4-05-08T02:18:2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4-05-08T02:18:20Z | - |
dc.date.issued | 2023-08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9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擬採現象學視角,以聖嚴法師 (1930-2009) 詮釋宏智正覺禪師(1091-1157) 著作〈默照銘〉(以下簡稱「聖嚴法師文本」)為研究範圍,梳理聖嚴法師以此文本指導默照禪所可能指涉的修行經驗與脈絡;復與當代禪境意識樣態變異實徵研究展現的經驗樣貌進行比較與對話,探析文本所指涉的經驗脈絡與實際經驗之間的對應性與共通性。 「聖嚴法師文本」乃源於正覺禪師〈默照銘〉而為的詮釋。本研究以學者英譯正覺禪師文本與「聖嚴法師文本」之英譯本對讀,梳理兩位禪師分別在文句與文義層次所指陳内涵之異同,藉此呈顯「聖嚴法師文本」修行脈絡之文義基礎;再續就「聖嚴法師文本」進行現象學視角的分析與解讀。 本研究另以當代默照禪境體驗意識變化過程之實徵研究結果,與「聖嚴法師文本」修行脈絡進行比較:「聖嚴法師文本」詮釋視禪境體驗為走向修行目標之「心念活動現象」。修行經驗脈絡呈現從「言」語的靜默開始,透過不斷放捨「念」作爲方法,從而觀察心念生滅的變化,體會「『我』感」的變異,爾後經歷心「念」寂靜——筆者稱之爲「言-我-念」的歷程。禪境體驗的現象學實徵研究則描述禪修者於此歷程中實際出現的身心變異體驗,認爲長時間言語靜默在經驗上透過「語意意識的脫除」形成「雙重作爲者」的行為表現與意識樣態變異。 另一方面,現象學所定義的意識狀態並不認爲意識過程存在一個具體的「我」,只具有「懸浮意識作為者」所展現的「行動可為性」;「聖嚴法師文本」修行脈絡則認爲「我」感的升起源於對念起、念滅的執著,因此也不認爲具體「我」的存在。就此而言,二者在觸及「我」感的理解上具有共通性。且「聖嚴法師文本」的經驗脈絡與實際體驗研究成果皆否認實體二元關係的存在。 根據「聖嚴法師文本」的解説,禪修者跟隨聖嚴法師禪法引導,練習觀察「念」的生滅而出現的身心變化,和現象學心理學的禪境體驗研究成果的具體描述,呈現非常類似之處。筆者因而將禪境經驗實徵研究描述視爲「聖嚴法師文本」所呈顯修行脈絡之階段性的經驗表現。並且具體表現為禪境經驗中「我」與對象關係產生經驗上合一的階段。惟就「聖嚴法師文本」修行脈絡而言,「我感」則是在禪修歷程中與「念」的升起同生同滅——筆者稱之爲「默『念』忘『我』」的歷程。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subject | 〈默照銘〉 | en_US |
dc.subject | 現象學分析 | en_US |
dc.subject | 三重意識構作 | en_US |
dc.subject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 en_US |
dc.subject | 念 | en_US |
dc.title | 默「念」忘「我」: 聖嚴法師〈默照銘〉文本詮釋與禪境體驗現象學探析 | en_US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open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佛教學系 |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U0119-2008202314131500.pdf | 4.26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