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259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耀明 | en_US |
dc.creator | 蔡耀明 | - |
dc.creator | Tsai Yao-ming | -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04-01T09:14:39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0-04-01T09:14:39Z | - |
dc.date.issued | 2010-06 | - |
dc.identifier.issn | 1996-8000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172.27.2.131/handle/123456789/259 | - |
dc.description | 收稿日期:2010.02.11,通過審核日期:2010.03.31。 本文初稿,曾於2006 年7 月19 日,在臺灣大學哲學系、高麗大學哲學科主辦的中、韓「東西哲學中之心身關係與修養論」學術研討會,以〈論心與身的分別為二基本上只是認知的投射:以《大乘入楞伽經》為依據〉口頭發表。該篇初稿,後來歷經大幅度的修改與增添,而成為二篇論文。其一,以〈心身課題在佛學界的哲學觸角與學術回顧〉為標題,發表在《圓光佛學學報》第15 期(2009 年10月);其二,則是目前的這一篇。筆者感謝研討會上熱烈的提問與建議;投稿過程,二位匿名審查人細心的指正和寶貴的意見,對本文的修改,助益良多,一併致上誠摯的謝意。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根據《大乘入楞伽經》(簡稱《入楞伽經》),本文以心身課題的檢視與探究為主軸,針對通常所認為的心態與身體乃分別為二個存在體的見解,分析且批判那樣的見解之所以構成的模式,側重障礙排除的一面,以方便往後進一步探究心身不二之學說在揭露怎樣的實相,與開展怎樣的能力。 在論述的行文,由如下的九節串連而成。第一節,「緒論」,開門見山,帶出研究主題,並且逐一交代論文初步的構想與輪廓。第二節,總述《入楞伽經》的要義,藉以襯托論述的背景,並且提供義理上較為完整的構圖。第三節,探討《入楞伽經》之所以論及心身課題的緣由,藉以理解心身課題何以成為《入楞伽經》教學的焦點之一。第四節,從消極面的障礙排除和積極面的能力開展,說明《入楞伽經》心身論議的特色,藉以充當接下來的論述的參考框架。第五節,排除「隨言取義」,也就是不輕易把使用語詞說成的心態和身體認定為全然在映現實相。第六節,不聽任「心身分別想」混淆諸法實相,也就是嚴加把關分別式認知的投射在塑造心態和身體的分別所添加出來的設置。第七節,排除「身見」,也就是不停滯於身體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第八節,排除「心見」,也就是不停滯於心態在任何項目、層面、或段落的認定。總括闡明在心身課題障礙排除的一面之後,第九節,「結論與展望」,總結本文的要點,並且展望後續相關的探討。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relation.ispartof | 法鼓佛學學報 | en_US |
dc.subject | 心身 | en_US |
dc.subject | 不二 | en_US |
dc.subject | 實相 | en_US |
dc.subject | 心態哲學 | en_US |
dc.subject | 生命哲學 | en_US |
dc.subject | 《入楞伽經》 | en_US |
dc.title | 《入楞伽經》的心身不二的實相學說──從排除障礙的一面著手 | en_US |
dc.type | journal article | en_US |
dc.relation.journalissue | 6 | en_US |
dc.relation.pages | 57-114 | en_US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open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學術出版組 |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2.蔡耀明.6.pdf | 873.03 k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