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740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釋果鏡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釋融音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04-07T01:10:5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0-04-07T01:10:52Z | - |
dc.date.issued | 2016-08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172.27.2.131/handle/123456789/740 | - |
dc.description | 碩士班研修畢業呈現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主要探討初級禪訓班師資培的概廓。研究動機,學習初級禪訓班的操作模式與達成認證。研究的目,筆者希望為法鼓山初級禪訓班師資,熟悉初級禪訓班的教學模式,具備獨自帶領眾修能力。研究方法採參與觀察法。整個培訓與見實習,筆者歷經學員、輔導學長、帶領人的三重身分,依不同角度探討見實習的操作。 禪修師資培訓預備課程包含參學室的初階、進階、心導三個培訓,以及傳燈院立姿動禪學長培訓、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培訓、地區助理監香培訓。正式課程即初級禪訓班師資培訓。首先說明法鼓山禪法修學次第,同時定位初級禪訓班師資培訓的位置。申請步驟依「禪訓班師資培訓學習流程圖」操作。認證標準是以紙本問卷達到七十五百分比的認可。 透過訪談知悉,生活禪的運用,師資培訓流程之檢討。研究發現:一、禪修師資培訓嚴謹的原由與好處;二、法鼓山禪重視慈悲智慧的開發;三、禪修用方法引導詞與聲音之探討;四、親和力信任感與禪修信心的引導;五、學員法師參與見實習可能的路徑;六、法師身分擔任輔導學長的試驗期;七、文書名稱與格式建制統一之可能。 本研究從中提出適度分析與建議。 | en_US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壹、緒論 一、「研修畢業呈現」緣起 P1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P2 三、研究方法 P2 (一)何謂參與觀察法 P2 (二)使用參與觀察法的時機 P3 (三)參與觀察的步驟 P4 (四)研究倫理和政治議題 P4 (五)小結 P5 四、研究步驟 P5 (一)參與觀察條件之分析 P5 (二)取得同意歷程之探討 P5 (三)建立良好關係之重要 P6 (四)實地筆記和深度訪談之運用 P6 (五)小結 P6 五、研究限制 P7 貳、文獻探討 一、漢傳禪法融入當代社會之重要 P8 二、漢傳禪法落實當代社會之效應 P10 三、禪修師資培訓課程的相關探討 P11 四、禪修師資培訓與認證相關探討 P13 參、 禪修師資培訓認證步驟與標準 一、禪修地圖設計理念的緣起與實踐 P17 二、禪修師資培訓緣起及目的 P19 三、申請禪修師資培訓的步驟 P20 四、禪修師資培訓的認證標準 P23 肆、師資培訓預備課程之操作 一、申請禪修師資培訓之必要條件 P24 二、禪修培訓及見實習步驟 P24 (一)培訓報名條件與內容 P24 (二)禪修見實習操作步驟 P25 三、參學培訓及見實習步驟 P26 (一)參學服務員養成次第 P28 (二)參學見實習操作步驟 P31 伍、向傳燈院提交文件 一、法鼓山培訓禪修教師報名表 P32 二、禪訓班師資培訓服務紀錄表 P33 三、輔助資料 P35 陸、參加初級禪訓班師資培訓 一、初級禪訓班師資培訓概說 P38 (一)培訓的願景與簡介 P38 (二)課程進行方式說明 P38 (三)初級禪訓班教學須知 P39 (四)師資培訓課程規劃 P39 二、參加初級禪訓班師資培訓 P40 (一)一期一會的旅程 P40 (二)漢傳禪法有次第 P40 (三)課程操作的模式 P41 (四)成果總驗收講評 P41 (五)師資溫馨的叮嚀 P42 (六)合宜到位的節奏 P42 柒、預備課程見實習的體驗 一、傳燈院 (一)Fun鬆一日禪 P44 (二)初級禪訓班 P45 (三)地區助理監香 P47 (四)生活中禪的分享 P54 二、參學室 (一)參學員初階見習 P56 (二)參學員進階實習 P56 (三)心靈導覽員實習 P57 (四)評析授證之體驗 P57 (五)參學的生命故事 P60 捌、實施問卷訪談 一、問卷設計 P67 二、訪談記錄 P67 (一)禪修 P67 (二)參學 P70 三、結果分析 P71 玖、觀察研究發現 一、禪修師資培訓嚴謹的原由與好處 P73 二、法鼓山禪法重視慈悲智慧的開發 P73 三、禪修用方法引導詞與聲音之探討 P73 四、親和力信任感與禪修信心的引導 P74 五、學員法師參與見實習可能的路徑 P74 六、法師身分擔任輔導學長的試驗期 P75 七、文書名稱與格式建制統一之可能 P75 拾、結論 一、研究發現 P77 二、研究建議 P78 三、今後課題 P79 拾壹、引用文獻 一、佛教藏經或原典文獻 P80 二、中文專書、論文 P80 三、網路資源等 P83 拾貳、附錄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subject | 法鼓山 | en_US |
dc.subject | 禪修師資 | en_US |
dc.subject | 八式動禪 | en_US |
dc.subject | 初級禪訓班 | en_US |
dc.subject | 參與觀察 | en_US |
dc.title | 略探法鼓山禪修師資培訓與認證 | en_US |
dc.title | The Dharma Drum Medit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d Certification Process | en_US |
dc.type | report | en_US |
item.fulltext | no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none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佛教學系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