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傑克.康菲爾德的內觀禪修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f Jack Kornfield's Teaching on Insight Meditation |
作者: | 顏伶如 |
關鍵字: | 慈悲 慈心 療癒 禪修與心理治療 修行與生活;CompassionLoving-KindnessHealingMeditation and PsychotherapyMeditation and Daily Life |
公開日期: | 24-五月-2022 |
摘要: | 本論文旨在探討傑克.康菲爾德的內觀禪修教學之特色。康菲爾德是將上座部內觀禪修引進西方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美國內觀禪修的重要傳播者之一。他曾提到自己是以「大乘的心來實踐小乘的修行」(“Hinayana practice with a Mahayana mind”),其教學重心也從最初強調努力和奮鬥轉向開放和療癒。同時,他亦觀察到在傳入美國的上座部佛教、禪宗、金剛乘等傳統中,有三股力量在推動佛教傳統的整合與開放,即是:「民主化」(Democratization)、「女性化」(Feminization)與「整合」(Integration)。綜觀他的內觀禪修教學,也是跟隨這三個主題在發展。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欲探討:一、促使康菲爾德的教學做出轉變的契機為何;二、他所謂「大乘的心」為何;三、他如何建立出更民主的教學環境;四、他如何呈現出更溫和的教學形式與內容;五、他如何進行更多元的教學整合。
本文的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而研究成果與發現則如下所列。一、本文從康菲爾德的內在個人經歷與外在教學經驗得知,促使其教學轉變的契機在於,他領悟到單靠禪修無法解決自己以及學生們過往的傷痛,且奮力的修行方式,若未保持平衡,將會導致身心的疏離,並強化內在的自我批判,因此在禪修中融入心理治療與大量慈心是有必要的。二、他所謂「大乘的心」主要是指佛性與菩薩慈悲心的思想。三、本文歸納出他透過推動美國內觀禪修運動、提倡性別平等、採用共同教學的模式、組織更公開且全員參與的社群結構,以此建立出更民主的教學環境。四、他教導的內觀禪修融入了心理治療的元素,讓覺察與接納貫穿在正念轉化的歷程,並從中獲得開放與療癒。他主張的慈悲心理健康學,是必須包含關愛自己與他人,而修習自我慈悲則是自我批判的良方。本文也舉出他的親身經歷來呈現寬恕修鍊的轉化過程。這些都足以代表他更溫和的教學形式與內容。五、他進行不同宗派間的整合,是他認為接觸到更廣泛的佛法教義和觀點是更健康的。禪修與心理治療的整合,是因為禪修中所揭露出來的深層問題,很多是無法單靠禪修獲得療癒的。修行與生活的整合,是由於美國的禪修者都渴望在生活中體現佛法。這些都是他更多元教學整合的成果。
本文大概是中文學界第一本針對康菲爾德的內觀禪修教學進行探討的研究論文。而康菲爾德成功將內觀禪修傳播至美國,及其相關教學的成果,確實可為當代佛法的弘傳提供許多有益的經驗。 |
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191 |
顯示於: | 佛教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