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 中文
  • English

DSpace CRIS

  • DSpace logo
  • 首頁
  • 研究成果檢索
  • 研究人員
  • 單位
  • 計畫
  • 分類瀏覽
    • 研究成果檢索
    • 研究人員
    • 單位
    • 計畫
  • 機構典藏
  • 幫助
  • 登入
  • 中文
  • English
  1. DSpace-CRIS at My University
  2. 學術單位
  3. 人文社會學群
  4.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94
標題: 日日是好日 —— 七十載的生生不息
作者: 李光子 
關鍵字: 高齡者;自我敘說;終身學習;慈悲;菩薩道
公開日期: 七月-2023
摘要: 本論文是有關於研究者如何走上臨終關懷的志業,進而帶出個人成長和內在轉化的自我敘說研究。 自我敘說,敘事者在關懷院助念團擔任義工,二十多年來參與臨終關懷,佛事諮詢,慰問關懷,追思祝福佛化告別式,自認是法鼓山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的推動與實踐者,助人安詳捨報,往生已經不再只限於停留在誦經念佛求生淨土,更需要提供關懷對象,心靈所需的支持與協助,自發性投入關懷,如何善待尊重需要幫助的人,因為你的努力得到力量,為高齡化社會給予關懷與安定的力量。我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跟著法師一起共同的在對外關懷,經過說明之後,家屬也都滿心歡喜跟著我們一起來做。以上所論述即是研究的動機。 感恩所有成就我們,讓我們成長的因緣,感謝所有讓我們有機會奉獻的人和事,透過感恩修行菩薩道,領悟自我的慈悲,身為助念蓮友,不只在人往生之後用莊嚴的佛事來祝福,更需要在助念過程中陪伴家人一起念佛,讓家人得到內心的安定與關懷,同時也給予臨命終人方向和力量,了無牽掛一心嚮往佛國淨土,安詳的捨報,能與家人自在告別,助念蓮友藉此和往生者結下善緣,結下法緣也結下淨土緣,多助念一次。多念佛一次,也是為自己儲備往生的資糧。 師公東初老人愛心和關心的傳承1955年興建中華佛教文化館,1956年於中華文化佛教文化館舉辦冬令救濟,創建道場,不以寺院命名,而以佛教文化館命名,佛教文化館的功能,是在文化,讓佛陀智慧深入民間。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殯葬革新運動,包含兩項重要的意涵:(一)佛化聯合奠祭是殯葬禮儀的提升。(二)環保自然葬的植存,是殯葬文化的提升,聖嚴法師最後的身教,以實踐殯葬文化的環保化,植存於金山環保生命園區,以無我的概念,坦然面對死亡的從容,以環保自然葬來處理身後事,環保自然葬人數的增加,是人品的提升和淨土的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研究者有幸深受東初老人和聖嚴法師的教誨與影響,將理想化為行動和信念,更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自我轉化,這便是此篇論文探究的主軸。仔細釐清自己經歷過甚麼,如何從一位在家弟子步步學習感恩,修行菩薩道,發掘自我內在的慈悲力量,進而付出行動矢志以助人為終身志業。
URI: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294
顯示於: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
U0119-2208202310421000.pdf3.6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Page view(s)

167
checked on 2025/5/4

下載

860
checked on 2025/5/4

Google ScholarTM

檢查

TAIR相關文章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瀏覽
  • 機構典藏
  • 研究成果檢索
  • 研究人員
  • 單位
  • 計畫
法鼓文理學院 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
DSpace-CRIS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  Duraspace   4science - Extension maintained and optimized by NTU Library Logo 4SCIENCE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