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311
標題: | 佛教傳統與多元視角的「解脫道」—以《象跡喻小經》為例 | 作者: | 劉權瑩 | 關鍵字: | 解脫道;頭陀支;後殖民主義 | 公開日期: | 三月-2024 | 摘要: | 本論文旨在以佛教傳統和多元視角探討解脫道,尤其聚焦於早期佛教文獻對解脫道和道次第的研究。透過引用學者如Rupert Mark Lovell Gethin、Johannes Bronkhorst、Bhikkhu Anālayo、楊郁文、蔡耀明等的觀點,論述解脫道的目的、修行方法、以及不同解脫道次第。然而,現存文獻中對解脫道次第的整理和解釋存在一些差異,但尚未明確說明不同解脫道次第之間的差異和適用性。 特別探討《象跡喻小經》中有關解脫道次第的觀點,各學者對其詮釋有所不同,但普遍認同其作為解脫之道的重要指南。頭陀行和梵行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討論了其在解脫途徑中的角色,特別是《清淨道論》對頭陀行的推崇。以頭陀行與梵行卻無法套用到解脫道道次第概念。 本文進一步採用後殖民主義與女性主義方法,關注佛教在不同地區融合當地文化形成獨特修行方式的現象,體現了Edward Wadie Said的文化混雜概念。不同佛教學派一直相互借用,就像它們也移置、轉移、借取各自所處的文化。此外,強調多元個別差異的女性主義觀點,為避免重覆複製父權結構、殖民主義和東方主義,重新檢視解脫道次第。最後,本文解構《象跡喻小經》,以多元視角分析古印度象跡寓言及其性別議題。解脫道應被視為是一種地圖或多重的概念,表示有多種方式和因應個人根器達到涅槃解脫。 | 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311 |
顯示於: |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U0119-0303202414414500.pdf | 2.24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