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5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uthor | 宗玉媺 | en_US |
dc.creator | 宗玉媺 | - |
dc.creator | Yoke Meei Choong | -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03-20T02:05:1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0-03-20T02:05:16Z | - |
dc.date.issued | 2008-06 | - |
dc.identifier.issn | 1996-8000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172.27.2.131/handle/123456789/15 | - |
dc.description | 收稿日期:2007.10.11,通過審查日期:2008.03.04。 | en_US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過去學者基於《般若波羅蜜經》的研究認為「菩薩心」是「菩提心」還未定型前後的用語,而且只是菩薩修空的心態,而不是立誓成佛的心願。本文以《般若波羅蜜經》〈第一品〉、〈第二品〉為主,提出修空的心是包括了願心:「一切智心」與「菩薩心」一樣是「菩提心」還未定型前後的術語,而且兩者是近似詞。而此「一切智心」有「向著一切智」、「與一切智相應」的意思,並且相等於〈第一品〉中「對一切智的信解」的內容,也即是對一切智的信心以及與一切智相應地觀修的心。因此,從開始到成佛的修行過程都與一切智相應。 根據這一段經文,所謂與一切智相應的觀修即是觀空,觀空即是學習一切智,而且能成就一切智。可見觀空是以一切智為所緣境和目標。因此「菩薩心」與「一切智心」雖在經文中常與修空結合,但是卻不能否定此觀空的心也包含了成就一切智(即成佛)的願心。換句話說,「對一切智的信解」說明修空只是方法,而成佛才是目的。因此,菩薩修空的心是包括願成佛的心。 接著還指出此「前菩提心」是一種希求成就佛不共二乘智慧的心願。由於《般若波羅蜜經》對於佛的覺悟與二乘的覺悟在用語上的不同,所以菩薩不共的心不只是修空,而還有其所追求的目的。 最後討論早期菩薩只求佛的覺悟與「菩薩」的名相概念是否一致的問題。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publisher | 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 en_US |
dc.relation.ispartof | 法鼓佛學學報 | en_US |
dc.subject | 《般若波羅蜜經》 | en_US |
dc.subject | 一切智心 | en_US |
dc.subject | 信解 | en_US |
dc.subject | 菩提心 | en_US |
dc.subject | 發心 | en_US |
dc.title | 「菩提心」用語成形前後的涵義探究──以《般若波羅蜜經》前二品為主 | en_US |
dc.title | The Pre-Terminological Expressions of Bodhicitta and Their Meanings i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the Prajñāpāramitā Sutras | - |
dc.type | journal article | en_US |
dc.relation.journalissue | 2 | en_US |
dc.relation.pages | 1-39 | en_US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grantfulltext | open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顯示於: | 學術出版組 佛教學系 |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1.宗玉媺.2.pdf | 572.22 k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