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858
標題: | 《法華經》「十如是」之緣起思想探究 | 作者: | 釋悟性 | 關鍵字: | 法華經;十如是;五何法;諸法實相;緣起 | 公開日期: | 22-五月-2019 | 摘要: | 《妙法蓮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然而,除了《添品妙法蓮華經》完全謄寫此段經文之外,包括《正法華經》、《法華經論》,以及《法華經》的藏譯本與現存梵文本中,都全然找不到「十如是」如此特殊的項目,即令「實相」一詞也非出現於所有文獻。這不禁令人好奇,鳩摩羅什於此段落的翻譯究竟是所依的原文如此,或是一種解釋性的翻譯?「實相」與「十如是」的關係又是如何?本文首先在〈方便品〉主旨的大架構下,檢視「十如是」此段經文所要表達的義理,以確立「實相」於此的地位與重要性。又為了釐清本經「實相」之明確意涵,於是重新檢視所有出現於本經的「實相」,並一一對照回梵文,也參照被並稱為「法華三經」的《無量義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之「實相」,以確立「實相」在《法華經》與《般若經》中,一致都表示「緣起性空」之義理。最後著眼於「十如是」本身十個項目的來源,首先比較其與《法華經論》「五何法」之異同,並從兩大方向分析「十如是」之可能發想來源,亦即《正法華》「五何法」與《大智度論》「九種法」。由於「十如是」與「五何法」項目上最大的差別在於後五項:如是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筆者認為此非偶然,推論也許鳩摩羅什一方面受到竺法護所翻譯的特殊「五何法」之影響,一方面參照《大智度論》「九種法」,因此才出現如此曠古絕今的翻譯,目的是以「十如是」之緣起思想顯發「緣起性空」之「諸法實相」。 | 描述: | 學士班畢業呈現 | URI: | http://172.27.2.131/handle/123456789/858 |
顯示於: | 佛教學系 |
在 IR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