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342
DC Field | Value | Language |
---|---|---|
dc.contributor.author | 釋心月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5-03-20T01:41:1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25-03-20T01:41:11Z | - |
dc.date.issued | 2024-06-19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ir.dila.edu.tw//handle/123456789/134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研究《佛教僧侶的孝順實踐以泰國法身寺僧侶為例》目的是為了解佛教僧侶以什麼方法表達孝順實踐。研究者的家庭是泰國華僑,自幼家庭重視「孝敬」,長大後有機會在泰國上座部佛教出家了25年學習到以佛法報答父母恩之方法,而且我有機會來到漢傳佛教的聖地—法鼓山文理學院讀學士班及碩士班總共八年,能夠看到漢傳與南傳兩方的僧侶如何實踐孝順之道頗令人為之鼓舞。 研究目的為以下:(一)了解經典如何解釋孝順的定義以及實踐孝順的方法。(二) 了解聖嚴師父使用了什麼方法? 能夠接引現代人來學佛。(三) 了解其他前人的文獻敘述、教導及如何解釋有關短期出家報恩以及佛教僧侶的孝順實踐。(四) 了解漢傳佛教法師以及泰國南傳佛教法師以什麼方法實踐孝順,遇到什麼困難以及解決方法。 本研究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的相關知識作為文獻探討的延伸,並將文獻探討的部份分為「經典文獻的探討」、「聖嚴法師文獻記載的探討」、「當代文獻的探討」這三方面來做搜尋及彙整。對於孝道的推動,身為一位出家人或者學佛的人該如何行孝。 在第二章透過經典的內容,讓我們清楚知道佛陀給我們對父母親孝順之方法,歸納成三年種方法:身體上、心理上,以及以佛法來報答父母恩。 研究者發現關於「以佛法來報答父母恩」主要成功的原因是要了解父母親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以同理的方式給予正確的方法教導實踐佛法,並時刻提醒落實佛法於生活之中,且還要以感恩心來實行,才會成功。 | en_US |
dc.language.iso | zh | en_US |
dc.subject | 孝道實踐 | en_US |
dc.subject | 佛教僧侶 | en_US |
dc.subject | 報答父母恩 | en_US |
dc.subject | 短期出家 | en_US |
dc.subject | 泰國法身寺 | en_US |
dc.title | 佛教僧侶的孝順實踐—以泰國法身寺僧侶為例 | en_US |
dc.type | thesis | en_US |
item.grantfulltext | open | - |
item.fulltext | with fulltext | - |
item.languageiso639-1 | other | -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學程 |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